五一浦江之行,意外“发现”浦江纺织产值居然超过300亿!亲眼目睹浦江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纺织产业,纺织企业不等不靠,共克时艰,作为纺织人,我们也深受鼓舞。
5月1日,浦江举办绗缝(纺织服装)产业质量对接专场活动。活动由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浦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标志着浦江绗缝(纺织服装)产业借力省级专业资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说起浦江纺织,我们先了解一下金华。
跨越千年的沉淀与发展,金华的纺织产业如今已形成了以兰溪、义乌、浦江、东阳等地区为核心,其他各区县(市)特色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格局。金华市纺织产业虽没有绍兴、杭州、嘉兴、宁波等地规模大,但也是金华着力打造的十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浙江的纺织版图里,金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2024年10月9日,金华市长张健在调研纺织产业时强调,要扬长补短用好政策 加快实现千亿产业新突破。2024年12月7日,金华市召开了全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大会,传递出市委市政府重视纺织产业的决心与信心。浙江省纺织行业协会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会长孙伯勇受聘担任金华纺织服装产业链专家顾问团首席专家(点击阅读《浙江之心 衣以载道 | 金华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发展大会来了!》),我们对金华的了解,正一点点增加。
肩负第一纺织大省之名,浙江纺织集群特色显著,目前已形成'3+22+36'梯度式产业集群矩阵:3个千亿级超级集群(桐乡、萧山、柯桥)领航发展,22个百亿级特色集群错位竞争,36个五十亿级专精集群补链强链。作为其重点集群之一,浦江纺织产业集群亦具有鲜明特色。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县绗缝(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虞红梅介绍:浦江是金华市现代纺织服装千亿级产业集群核心区之一,已积极申报浙江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浦江绗缝(纺织服装)产业包括绗缝制品业、服装针织业、化纤制造业三大细分子行业,2024年浦江绗缝(纺织服装)产业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
300亿?这与我们印象中的不足100亿出入很大,这是一次“意外之喜”!浦江,显然还是太低调了。
这其中,浦江是全国最大的绗缝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早在2006年,就已成为“中国绗缝家纺名城”;打底裤已占一半左右的全国市场份额,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化纤知名企业浙江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则在锦纶包覆丝细分领域行业排名第一。
活动中,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林磊,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滕恩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为 “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浦江实验室(筹)”揭牌。
2024年7月,整合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省标准化研究院、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及省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院四大院而成立的省质科院正式挂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此举,不仅深化省县合作,更推动浦江产业质量提升进入新阶段。实验室将打造高效、高能级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领域发力,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据了解,浦江的绗缝制品业,正在从单一的绗缝产品向全系列的家纺家居产品拓展,其中绗缝制品填充料大部分用废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再加工絮用纤维,经高温水洗烘燥工艺处理的绗缝制品,具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客户喜爱。但高度依赖出口,在美国“对等关税”的影响下,影响也日益显现,浦江纺织正在寻求破局之路。
浦江县农商银行带来金融政策推介,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产业升级机遇。
活动还邀请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废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唐世君,浙江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守荣,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数字技术和新材料检测中心副主任(正高)楼才英,围绕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政策解读及绗缝产业转型升级、纺织服装绿色生态与功能增值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浙江纺织的升级与破局等主题展开分享,为浦江绗缝(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听县绗缝(纺织服装)产业链链长虞红梅介绍,浦江人文底蕴深厚,可概况为“万千百”,即距今万年的“上山文化”,距今千年的“江南第一家”孝义文化,兴盛百年的书画文化……以这次纺织为切入口,且待下一步,再走进浦江。
部分来源|诗画浦江
编辑|浙纺协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