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常山,知名度并不算高,但倘若将“常山”与“赵子龙”联系起来,那可谓如雷贯耳了。但,此常山是彼常山么?
带着疑问,先找常山的朋友问个究竟。从历史演变过程来看,古代“常山”,曾长期位于河北赵地,先后称“常山国”“常山郡”,后来又从河北悄然消失,转而成为浙江西部的一个县名,并延续至今……
常山县位于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素有“四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这个地位,凸显了常山县在古代水陆交通中的独特重要性。
常山的常山江上闪耀着灿若星辰的宋代名人足迹和动人诗句,在千里钱塘江诗路上独树一帜,堪称一段罕见的“宋诗之河”。宋诗,成为历史留给常山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瑰宝。
哦哦,常山,相见恨晚了。
漫步街头,远观近觑,“一切为了U”随处可见。
何谓“一切为了U”?出席浙纺联盟座谈会的常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建忠做了解读:“一切为了U”,是常山在2021年底确定的,常山从自身基因里找到胡柚、香柚、茶油、乡村旅游等独具特质的资源,从一个“U”字出发,提出“一切为了U”的口号,打造常山的核心理念、城市名片、城市品牌。这个“U”也是“你”的意思,一切为了U,也意指英文单词YOU,代表一切为了你,一切为了人民。
常山的朋友说,品胡柚如品人生。是的,胡柚有点酸、有点甜、有点鲜,还有点苦。小小的果实,把人生的味道演绎得淋漓尽致。又有人说,胡柚是“新晋顶流”,但更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水果,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来提升自己的价值,而这,不正如常山纺织人的低调、内敛,常山纺织的“小而美”么?
短短两天,我们已“U”化:正式场合,闲暇交流,言必称“一切为了U”。朗朗上口的“一切为了U”, 还有“很不浙江”的常山鲜辣美味,让我们对这座浙西小城有了莫名的好感。
常山对此次浙纺联盟的活动很重视,朱建忠率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周丽兵,招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官成明,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丁开有等全程参加座谈会。
常山围绕“U”字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配套推出十二条硬核举措,官成明介绍。
“一切为了U”了么?或许,浙江灿宇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良荣最有发言权,杨良荣有两个身份,一是来自苏南盛泽的纺织苏商,一是常山县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2021年当选)。
业界常把江浙拿出来做比较。江苏与浙江两省,堪称我国纺织产业的“绝代双骄”,两省纺织产业规模总量都过万亿。受土地、能源、成本等因素影响,浙江和苏南纺织业正陆续向苏北布局,苏北的纺织产业发展令人侧目,尤其是大量浙江企业到江苏投资,让浙江纺织行业同仁可谓“五味杂陈”,但江苏纺织投资浙江少之又少,灿宇纺织是个例外。
2018年,杨良荣经过多方考察比较之后,最终决定落户常山。为何选择浙江、选择常山?杨良荣的回答很简单,“浙江”这两个字本身就是品牌,浙江的营商环境一流,浙江在很多地方领先全国。在最终选择常山之前,他做过深入的调研与比较,现在,说起常山,他可能比一般的常山人更“常山”了。
此后,杨良荣又陆续介绍了五、六家苏南纺织企业来常山,甚至不经意间获得常山县“双招双引突出贡献奖”。下个月,听说又将组织苏南企业家来常山实地考察。
作为会长,杨良荣时常思考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常山纺织要走“新”路:一要有新的思想,常山的纺纱与织造之间并无关联(织造以窗帘布等为主),要打通中间环节,贯通产业链;二要有新的目标,不能满足于当下还能活;三是要有新的装备,国家出台以旧换新的政策,我们要利用好,抓住机会,向新质生产力奋进。
来吧!一切为了U!
起步于1951年的常山纺织,不可谓不早,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常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建忠介绍,常山“一只果、一张纸、一方石、一片芯、一滴油”等“五个一”产业培育壮大,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不过很遗憾,一度作为常山支柱产业、块状经济的纺织产业,在常山已无足轻重。
秘书处此前的调研,曾见到常山乔杉纺织有限公司老板符和根。聊起常山纺织,符和根很遗憾。当年,他们曾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把常山纺织整合到一起,到创业板上市;再建一家染厂,解决染色的瓶颈问题;同时,建浙西纺织交易城,面向全国招商。这个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赞赏,只是很可惜,没能得到实施。要不然,常山纺织或许是另外一个模样?
但,常山纺织不乏自己鲜明的特色。4月28日,浙纺协公众号文章(《笔记|常山纺织的“小日子”》)发布前,征求常山企业家们的意见,大家很犹豫,认为自己太小,让业界见笑了。其实,色纺本是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行业,常山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独家秘笈,大企业不愿做,一般的企业学不来。规模虽小,但全是订单生产,走差异化之路,生命力顽强,挺好。
居安思危。常山纺织何处去?常山纺织人也一直在探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不,看看浙纺联盟的会长、企业家们传了哪些经,送了哪些宝?
长兴县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浙江湖州威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锄强:常山纺织产品定位、品种走在行业前列,常山企业总体很讲诚信,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长兴对区域内各集群重新进行了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如洪桥镇主攻提花面料,前不久还荣获了“中国纺织提花面料生产基地”称号;长兴十分注重创二代的培养,后继有人;对外出投资的企业,政府仍然很关心,前不久专门派出工作组外出调研,受到企业家和当地政府部门的热烈欢迎……这些好的做法,值得常山借鉴。
周丽兵补充,2023年,常山县与长兴县结对子联合申报项目,获得省财政专项激励资金3亿元,这是浙江省推动工业大县与山区26县合力探索的“产业促共富”新模式。有这样的先例,谁说长兴纺织、常山纺织不会牵手?
兰溪市纺织行业协会会长、金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福友,26日当天刚从香港归来,顾不上休息,下飞机即赶到会议现场。原来,兰溪市委书记戴翀率代表团赴香港开展招商引资和考察交流活动,兰溪的纺织企业家是主要成员。借助香港时尚产品及创意产业的重要国际商贸平台,兰溪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针对兰溪时尚、设计、终端等短板,破解技术难题、提高创新能力,与香港理工等大学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布局兰溪纺织的未来……
绍兴市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丁国庆,永宁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成木等与会嘉宾,也纷纷提出自己中肯的建议。
浙江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孙伯勇在总结讲话中说,2020年,疫情期间,我曾专程到常山考察,这次,见到大家过得还不错,很开心。希望常山纺织行业能借好此次县领导出席会议的东风,让常山纺织东山再起。如何“新”?孙伯勇建议:一要产品创新,常山企业这点已经做得很好了;二是生产方式创新,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是必由之路;三是经营模式创新,如网络营销势头很猛;四是企业发展模式创新,要加强合作,不能单打独斗。
浙江云泰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巧红用几个词谈及自己的感受:一是“感谢”,感谢常山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感谢浙纺联盟“传经送宝”;二是“榜样”,汪巧红参加了联盟几次活动,如饥似渴的向榜样们学习,并迅速建立合作机会;三是“信心”,“卷”没有意义,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会更好;四是“抓紧干”。过去几年,云泰纺织发展迅速,其展厅展示的各类新产品说明了这一点。日前,从省工会获悉,浙江省2024年细纱工技能大赛落户常山,而云泰纺织正积极争取承办,届时,我们将深入该企业,做进一步的调研。汪巧红希望,常山的一根纱、一块布、一件衣服,能成为常山的“六个一”、“七个一”、“八个一”。
孙伯勇肯定浙纺联盟在促进各地纺织区域协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地纺织协会看到了,感受到了,感情加深了,交流密切了……绍兴、萧山、安吉等地都纷纷发出邀请,下一站,再出发!